你的浏览器还不支持canvas

 
怎样学好初中数学!
主页 游戏数学 数学课堂 学生留言 申请服务 退出 后台 管理
学习进度 记录 删除记录 学生登录 教师登录 学生注册 教师注册 免费体验

 
   

 

方程教学及反思

这次要学习的方程,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,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。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,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。

从复习合并同类项------解方程(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,常数项全部在右边。)开始,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,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,理解上有点难度,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,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,通过填空的形式,找出数量关系,进而列出方程。 

 列出方程3x+20=4x-25后,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,这个方程怎么解?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:怎样解此类方程。方程出示后,通过学生观察,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,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,常数项在右边。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,根据等 式性质1,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。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,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,最后成为3x-4x=-25-20,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。 

通过原方程、新方程的比较(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),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-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-20,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,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,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,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: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。 

学习了原理之后,把例题做完,板示解题步骤,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,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:移项、合并同类项、系数化为1 

  练习反馈环节,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,明确各步骤,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、解方程、应用题,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,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。 

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: 

1.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。

2.语言不够简练,教师分析得多,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,发表看法机会少,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。 

3.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,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,以为简单就过了,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,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,再回过头来纠错,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。

4.点评作业时,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,说出各步骤,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。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,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,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,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。 

初中数学教学反思2

《解一元一次方程(去分母)》

在学生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以后,这节课重点探讨解下列方程的技巧方法,

如在解方程 30%x+70%(200-x)=200×70%中,在去分母时,方程两边都乘以100,化去%30x+70(200-x)=200×70 ,有部分学生就提出疑问,为什么在200那里不乘以100?在(200-x)的里面又不乘以100呢?为了能让学生明白,我想是否要将原方程变形为 ,然后再各项乘以100,写成 ,最后化去分母。

又在解方程中,怎样去分母呢?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呢?学生是有疑惑的,当分母是小数时,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,我们要引导学生:

①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。如解方程 把方程中的前二项都分别分子分母同乘以10,则二项的分母分别成为53,即原方程变形为

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,即把左右两边分子、分母都乘以15,原方程变形为 310x-3-54x-10=15

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,多思考多练习,抓住特点,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法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五步变形灵活应用,除此之外,据不同题型,运用一些技巧方法,就能快捷地求出其解。

 
     

 
 数学自学网 备案编号:蜀ICP备06016487号